新闻动态

IPO过会守望者的“冰与火”!
发布日期:2025-04-13 13:15    点击次数:88

同为过会超1年的库存IPO企业,面临的境地却大相径庭,有的顺利拿到批文,有的早早遗憾撤回申报,可谓“冰火”两面。

本篇中汉鼎咨询结合相关企业募资规模变动、最近三年净利润趋势等数据,梳理分析导致该情形的可能因素。

3月24日,深交所审核动态官网更新公告了证监会关于同意新恒汇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的批复。包括新恒汇在内,近日已有多家卡在注册环节的IPO“钉子户”上市进程得以推进。

如申报科创板上市企业屹唐股份,其IPO申报于2021年6月25日获交易所受理,同年8月30日即顺利过会,半个多月后于9月17日提交注册。但此后三年多时间,屹唐股份迟迟未能拿到证监会同意注册的批文,直至2025年3月13日才正式获得批文注册生效。公司本上上市进程从过会至注册生效间隔天数长达1291天。此外,2020年10月即获受理的另一家申报科创板上市企业影石创新也于2025年2月底注册生效,从过会至注册生效间隔天数长达1260天。

除注册生效外,也有部分过会后一年多IPO进程长期停滞不前的企业于近日提交注册,如创业板申报上市企业云汉芯城,于2023年11月9日上会获通过,但直至2025年3月14日才提交注册。

在新申报企业陆续着手更新2024年财报数据的同时,多家过会后IPO进程长期停滞的存量项目获放行,提交注册或顺利拿到批文,引起了市场广泛关注和热议。但值得一提的是,并非所有的IPO“钉子户”都迎来好消息。事实上,2023年“827”新规监管明确收紧IPO以来,已有多家过会企业主动撤回申报。同为过会超1年的库存IPO企业,但面临的境地大相径庭,甚至可谓“冰火”两面。

那么,导致该情形的可能因素有哪些?对此汉鼎咨询在本篇中结合三大交易所官网数据及Wind金融终端数据,对今年以来注册生效企业、“827”新规以来终止的已过会企业以及当前仍在坚持排队的已过会企业的募资计划及最近三年公开财务数据进行了梳理。

年内IPO注册生效企业超7成为存量项目,近三成在审期间调减拟募资规模

据三大交易所官网及Wind数据,截至3月24日,今年已有22家IPO企业顺利拿到证监会同意注册批文。其中17家过会时间超1年,也就是说,年初至今获得批文企业中,77%为“库存”IPO项目。

数据来源:交易所官网、Wind,汉鼎咨询手动整理

从IPO募集资金计划来看,22家注册生效企业中有6家于在审期间调减了拟募资规模,占比近三成。

如前文提到的申报科创板企业屹唐股份,公司原计划募资30亿元,分别投向屹唐半导体集成电路装备研发制造服务中心项目、屹唐半导体高端集成电路装备研发项目,以及发展和科技储备资金。

屹唐股份初始IPO募投项目

IPO进程长期停滞期间,公司于2024年5月23日召开第二届董事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北京屹唐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调整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投资总额及拟投入募集资金金额的议案》,将本次发行募投项目“发展和科技储备资金”中拟补充流动资金金额从 8.00 亿元缩减至 3.00 亿元,“发展和科技储备资金”项目投资总额及拟投入募集资金金额相应地从12.00亿元调减至7.00亿元。计划募资总额由30亿元调减至25亿元。

屹唐股份调整后IPO募投项目

此外,泰禾股份、首航新能、宏海科技、中策橡胶、汉邦科技5家企业在审期间也均涉及拟募资规模的调减,覆盖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及北交所四大板块。其中前两家为库存已过会企业,后三家为近日上会获审核通过企业。

从最近三年净利润数据来看,22家注册生效企业中有13家报告期内归母净利润持续增长,占比近六成。

如影石创新2021至2023年归母净利润从2.66亿元增长至8.3亿元,此外,影石创新提交IPO申请不久后,《监管规则适用指引——发行类第2号》出台,对证监会系统离职人员入股拟上市公司情形作出限制。2025年2月,影石创新在《注册环节反馈意见回复》中表示已完成清理。另一家库存企业新恒汇,2023年公司上会时经营业绩波动较大,2019年至2021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74亿元、0.44亿元、1亿元,而根据最近三年的数据,2022至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从1.1亿元增长至1.86亿元,持续增长。

至于报告期内净利润波动的企业,部分在顺利拿到批文前选择调减了募集资金,部分净利润则在短暂下滑后开始回升。

“827”新规以来已有81家库存IPO企业终止,多家存在业绩波动、增长乏力情形

据三大交易所官网及Wind数据,截至3月24日,"827"新规以来已有81家IPO过会超一年的企业终止了上市进程。

数据来源:交易所官网、Wind,汉鼎咨询手动整理

终止的已过会IPO企业中,有多家涉及业绩“变脸”,叠加2024年4月主板、创业板宣布提高申报财务门槛的政策,其中部分企业业绩或难以满足所选上市标准。

同时,也有一些申报创业板企业尽管业绩并未出现下滑,但从最近三年财务数据来看,其净利润增长显著放缓,或引起监管对其成长性的质疑。此外,部分终止企业选择主动撤回申报的原因或与其业务增长点的可持续性及监管明确表示从严审核相关领域有关。

如申报创业板上市企业玮硕恒基2021年以来净利润持续下滑,2023年归母净利润仅5179.10万元,不满足创业板最新规定的最近一年净利润不低于6000万元的财务指标要求。

申报北交所上市企业金康精工2020至2022年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10.2万元、803.34万元及3117.08万元。但根据最新披露,2024上半年公司扣非净利润只有415.3万元,同比下滑超70%,创下2017年以来最差中报纪录。

美科股份报告期内净利润持续增长,从2021-2023年公司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2.01亿元、9.88亿元,及10.65亿元,2023年净利润增速明显放缓。

英科新创所涉业务IVD(体外诊断)此前曾因全球公共卫生事件,短期内业绩迅速爆发。但此后沪深交易所明确表示,高度关注涉核酸检测企业的上市申请,坚持从严审核,尤其是企业的科创属性和可持续经营能力,自此多家IVD企业选择撤回申报。

32家过会超1年IPO企业尚未注册生效

据三大交易所官网及Wind数据,截至3月24日,仍有32家过会超1年IPO企业尚未注册生效。其中8家提交注册后尚未顺利拿到证监会同意注册批文(云汉芯城刚刚于2025年3月14日提交注册)。

数据来源:交易所官网、Wind,汉鼎咨询手动整理

仍在排队的库存IPO企业中,也有部分选择了调减拟募资规模,如近日刚提交注册不久的云汉芯城删除了4.2亿补流项目。2024年北交所过审的首家企业宇星股份也公告称,公司拟将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股票的规模缩减为不超过 1000 万股,预计融资规模从此前的2.9亿大幅缩减至1.25亿,仅相当于原计划规模的四成左右。

此外,近期IPO排队企业也正在陆续更新2024年财务数据,业绩稳定性及增长可持续性能否延续或也是监管会重点考量的因素。



相关资讯